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”,8月8日2时23分,我们迎来立秋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“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”的记载。立秋的“立”有开始之意,“揫敛”是收敛的意思,即此时农作物开始成熟。
立秋虽然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讲,此时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还未到来。立秋节气通常在“三伏天”里的中伏期间到来,是仅次于小暑、大暑的第三热节气。
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意思是说立秋过后,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。接着,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,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古时,人们会在立夏、立秋分别上秤,将体重两相比较,看看自己掉了多少“膘”。随后去市场挑几斤好肉,或炖,或烤,或红烧,各种肉食纷纷端上餐桌,“以肉贴膘”增加营养,准备迎接秋凉和冬寒。
因为没有平地可作晾晒之用,湖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的山区村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吃西瓜“啃秋”是主要流传在江浙一带的立秋习俗,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痱子、腹泻、疟疾等疾病,也有迎秋之意。
宋代《梦粱录》:“(立秋日)都城内外,侵晨满街叫卖楸(qiū)叶,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,剪如花样,插于鬓边,以应时序。”既然一叶落是新秋降临的物候标识,于是人们买楸叶,剪楸叶,然后戴在头上,算是迎接秋天来临的一种行为艺术。
立秋之后,暑热逐渐散去,秋燥之气渐渐来袭,在天气炎热的午后可以适当饮用解暑粥汤以防暑降温,而在平时应该改用一些滋阴润燥的粥汤,以保护脾胃,滋养肺阴。
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(公元1738年),是北京有名的老字号,深受人们的喜爱,这里的酱肘子一直以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、皮不回性、浓香醇厚的特点享誉京城,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虽说叫“酱”肘子,但天福号酱肘子从头到尾不用任何面酱、酱油这些材料,这里的“酱”是指用汤煨肉的“酱艺”。天福号一直沿用的是自家独特技艺调制的老汤和酱汁,几百年来保持着老汤的原汁原味。
据悉,从8月开始,天福号已经开始加大投料生产,备货80吨熟食准备迎接立秋,特别是像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酱肘子、古法酱牛肉、酱肉、猪头肉等各类熟食。
吃炙子烤肉,老北京人必去“南宛北季”。“南宛”指临近宣武门的“烤肉宛”,主要烤牛肉;“北季”则指位于北城什刹海的“烤肉季”,以烤羊肉闻名。
北京炙子烤肉讲究文吃和武吃,文吃就是坐着静静品尝,武吃则是站着吃,一只脚登上板凳,自己边烤边吃,肩上搭个毛巾用来擦汗,感受酣畅淋漓的快意。如今,什刹海银锭桥旁的烤肉季饭庄依然保留这种吃法。
立秋时节,正值烤肉季饭庄175年庆典,烤肉季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,还推出了特色船宴。乘坐游船,荡舟什刹海,品味着百年传承的经典口味,享受着沿岸风景和精心准备的菜肴,妙哉美哉。
烤肉宛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,创始人是一位宛姓回民。“烤肉宛”的烤牛肉以鲜嫩“赛豆腐”著称,牛肉之嫩,还曾得到齐白石的肯定。
烤肉宛总店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就餐,大厅宽敞明亮、美观大方;雅间豪华典雅,风格各异;走廊古香古色,别具一格;既有浓郁的清真特色,又不失现代风情的格调。在这里既可以尽情地体会传统武吃烤肉的豪爽,还能够享受现代文吃烤肉的情趣。
老北京有句话是这么说的:要吃秋、有爆肚。也就是立秋的时候讲究吃爆肚。按“老北京”的说法,季节更迭时脾胃容易不和,而牛羊都是反刍动物,胃很发达,所以吃爆肚是养胃的,真应了吃哪补哪的老话了。
“爆肚”是北京的平民食品,也是风味小吃中的名吃,在清乾隆年间北京城里就已有了,盛行于清末时期。
旧京时街市中的饭馆小吃店均有爆肚供应,也有在庙市及市场中设摊出售爆肚的。著名的老字号爆肚冯最早曾在清光绪年间就开设过名为“金生隆”的百年老店,素以爆肚脆嫩,作料爽口为人称道,其水爆牛羊肚及调料堪称京城一绝。
联系人:朱经理
手 机:139-5441-3488
公 司:球王会体育平台入口下载安装(中国)注册登录APP有限公司有限公司
地 址:临沂市兰山区大山路与工业一路交汇处北800米路西